玩家必备“炸金 花房卡多少钱一张-详细房卡教程
10
2025-09-22
炸·金花房卡在哪有怎么购买购买微信游戏中心打开微信,添加客服【7832552】 ,进入游戏中心或相关小程序,搜索“微信炸金花房卡 ”,选择购买方式 。完成支付后 ,房卡会自动添加到你的账户中。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财经五月花
作者:陈洪杰
“之前国有大行的普惠业务下乡,我们就进村。可当下 ,国有大行也对村庄进行集体授信,我们避无可避。”多位中小银行人士对《财经》记者称,希望寻找市场缝隙和提供非金融服务 ,增加黏性,维护好存量客户 。
这折射出普惠金融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整体增速呈现合理放缓态势。红海博弈开始上演。
数据显示 ,2018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36万亿元 。七年半之后,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6万亿元,增长了280%。但在2025年上半年 ,伴随着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速下降,同比增长为12.3%,低于过去的增速。
在增量空间已相对有限的市场 ,大行还在拓面 、增量,增速虽然不如以前,但依然在双位数 。而小行已感到“体寒” ,例如在2025年6月末,宁波银行、郑州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较2024年末出现下滑,上海银行的普惠贷款余额也较上年末出现减少。
对大部分中小银行而言 ,寻找增量并非易事。“客户对整个市场观望态度明显,客户本身资金需求降低 。当今市场环境下,银行对首贷户的风险审核更严格。 ”一位头部中小银行人士称 ,首要任务是自己的客户不被其他银行挖走。
进入存量市场博弈阶段后,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质量、均衡和可持续性,即“从普 、惠转质”成为行业共识 。政策层面也在发力,2024年10月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对于符合相应授信标准的企业,将被纳入‘推荐清单’,由两三家银行对接 ,各展所长但又避免扎堆争抢。 ”山东金融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称,对于暂不满足授信条件的企业,进行联合会商辅导 ,协同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6万亿之后,红海已现
“2019年国有大行开始全力做小微,抢走了不少属于农商行的优质客户 。一些中小行行长感到焦虑 ,大呼‘狼来了’。”一位银行行长告诉《财经》,这有夸张的成分,当时大行只是掐尖 ,整体市场依然很大。
2019年-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小微贷款做出具体增速不低于30%、40%和30%的年度要求,银行业拉开业务集体下沉大幕,这三年大行的普惠小微增速分别达标 。
2022年,政策设定的目标是“力争新增普惠小微贷款增长1.6万亿元” ,结果前九个月就完成目标。2023年,监管未对大型商业银行下达贷款增速的要求,但普惠小微的增速为23.5%。
大行做普惠小微的积极性也带动了中小银行的高速增长 。“我们也想证明自己。况且从业务逻辑上来看 ,越下沉的小微企业收益率越高,利率能到5%以上。 ”上述银行行长表示,当时掀起一阵比拼风 ,很多小银行的普惠小微的年增长也达到了20%,甚至30%以上 。
到了2024年,普惠小微贷款告别狂飙 ,当年末的余额32.93万亿元,同比增长14.6%,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超过6000万户 ,已经覆盖了约三分之一经营主体。截至2025年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35.57万亿元,同比增长12.3%。
“虽然增速比各项贷款高几个百分点,但我们这些一线经营者从去年下半年感觉到了新变化 ,今年上半年更为明显:客户借款意愿下降,同时存量业务出现风险的概率上升 。”上述银行行长表示,普惠金融进入了真正的红海时代。
农业银行、建设银行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在2025年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在9.8%及以上 ,但多家上市银行该业务的增速在5%以下。
《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已有部分上市银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出现负增长,这是过去几年很难观察到的现象。
宁波银行数据显示 ,截至2025年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143.43亿元,较上年底少了56亿元;而在2024年末 ,该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35% 。上海银行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 ,普惠贷款客户数36.43万户,同口径较上年末增长6.90%;不过,普惠贷款余额1447.46亿元,同口径较上年末减少3.97%。
“与几年前相比 ,寻找普惠金融首贷户的难度有所增加。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很多新注册企业短期内没有资金需求,小微企业更倾向于保持现状,并没有扩张意愿 。首贷户比较少 ,且审核更严格,且很多优质首贷户早已成为别家行的客户。”泰隆银行相关人士对《财经》表示。
从宏观数据来看,2025年6月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0.1%(前值-0.1%),环比-0.1%(前值-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3.6%(前值-3.3%),环比-0.4%(前值-0.4%) 。上半年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累计同比-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同比-2.8%。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建议,破局价格下行 ,仍需扩内需 、促消费的相关政策持续发力、尽快尽早出台,同时加大各行各业“反内卷 ”力度,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和微观主体信心的修复。
大小行贷款利差缩小 ,业务逻辑生变
几年前,国有大行开展普惠金融的方式下沉,中小银行采取的是更加下沉的策略 。当时 ,有中小银行高管表示,“大行进城我们就进镇,大行进镇我们就进村;等到大行进村时我们再上山、下湖 ,往更偏远的地方去。”
而如今,山区 、湖泊也遍布国有大行业务经理的身影。“就贷款利率来看,以前大行能比我们低2%或者更多 ,现在它们的资金成本依然比较低,但由于金融供给充分,大小行贷款之间的利差在减少 。大家比拼的是长期陪伴式服务 ,更在于综合服务的能力。”一位中小行人士表示。
这一现象在2025年上市银行的半年报中也有显示:六大行中,中国银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最低,为2.94%;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部分银行已经发布相关数据 ,利率为3%多;大多农商行和城商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也在4%以下。
大中小银行正改变对普惠金融业务的策略 。泰隆银行相关人士表示,正从小微企业“有什么、缺什么、要什么 ”三个维度入手,通过高效配置行内资源 ,聚焦客群场景分析,实现“存 、贷、汇、中收”四位一体的金融服务新模式,留住存量用户。
同时 ,泰隆银行该人士还称,结合小微企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特征 ,在满足客户传统融资金融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各类“融智”服务,更多地关注小微企业非金融需求 ,满足小微企业个性化 、特色化需求。
对此,国有大行也同样关注,开始通过综合化生态服务平台,通过贷融资、综合金融、经营管理等一揽子综合服务来提高黏性 。“现在讲究的是 ,融资、融智 、融商,为小微企业提供账户、结算、财务顾问 、政策咨询等增值服务。 ”一位国有大行人士表示。
另外,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存在结构性问题 ,金融机构正在弥补薄弱领域 。“‘五篇大文章’要融合起来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一级巡视员叶燕斐在2025年初表示,科技金融要与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相融合,积极支持科创型小微企业和绿色技术企业。
就科技金融而言 ,由于早期科技企业“两高一轻”的客群特征,银行之前很少进入,但市场潜力大 ,企业成长性高,融资需求旺盛,价值高 ,回报好 。求是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累计培育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1万家 ,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1.46万家。
在新形势下,泰隆银行相关人士称,在开展科技金融时 ,既不错盘企业价值,也不错放企业风险。从看硬资产转向看软实力,即“三强三弱”理念 ,强化核心团队能力、产品技术前景、未来现金流水平评估,弱化资产负债率 、营业收入、净利润的考量;从看当下经营报表转向看未来增长潜力,即“三看三验”原则 ,通过看专利、股权 、研报预判科技企业的可行性,结合验证产品研发进展、经营落实情况、股权融资进程交叉验证科技企业蓝图落地情况 。
该行对高潜硬核科技企业画像是:超50%客户处于亏损,超70%客户有发明专利 ,超40%客户有股权融资,超90%团队有高学历或大厂履历,超90%聚焦在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泰隆银行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对科技企业贷款规模超200亿元。
在绿色方面 ,能源转型 、交通升级、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蓬勃发展,资金缺口巨大。泰隆银行相关人士进一步分析,绿色客群范围广、普惠化程度高 ,持续深耕绿色产业,既可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优化信贷资产结构 ,也为应对利率下行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大小行由竞争到互补,构建长效机制
在红海市场中,普惠金融不再只关注“有 、无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建议 ,银行业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打造长效机制:一是完善客户准入和分层服务机制,通过科技赋能,构建动态、智能的客户评级系统 ,实现“有区分”的金融供给,既精细服务优质客户,也兼顾长尾客户的可持续获益。
二是创新风控和产品迭代机制,利用人工智能 、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实时评估并预警风险 ,实现线上线下协同贷前、贷中 、贷后全流程风险管理,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定价 。
三是强化能力建设与生态合作,金融机构要打造多元合作生态 ,与政府平台、大数据公司、产业链上游等协同共建风险共担 、资源共享机制,形成“金融+科技+产业”三位一体的普惠生态。
四是坚守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理性利率、合规操作与信息披露 ,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逐步建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行业环境。
在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看来,构建长效机制 ,关键在于实现商业可持续性,并统筹规模扩展与服务质量之间的平衡 。首先应重新界定“普惠”内涵——它并非公益慈善,而是要通过精准客群分层 ,识别出具有成长潜力和良好信用记录的“优质普惠客户”,避免盲目“掐尖 ”或过度授信带来的风险。
其次,风控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应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实现贯穿贷前 、贷中、贷后的全流程动态管理 ,推动联合征信与数据共享,缓解信息不对称,并设定合理的风险容忍区间等。
最后 ,共建生态协同成为破局高成本难题的重要路径:政府可参与开放数据、完善政策基础设施,产业龙头企业贡献场景与数据资源,科技企业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共同构建“政策-产业-科技”多方协作、风险共担 、效率提升的新型普惠金融网络 。
在政策推动方面,2024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加强央地联动。
该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核心在于“申报清单”与“推荐清单 ”的无缝衔接,由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工作专班(下称“专班”)联合街道、乡镇 、工商联等力量深入园区、社区、乡村,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 ,全面摸排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之后,专班按照“合规持续经营 、固定经营场所、真实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 、贷款用途依法合规 ”的标准,对“申报清单”进行严格筛选,最终形成“推荐清单” ,由两家到三家银行对接 。
预计银行间竞争也正从无序争抢转向差异化良性发展。“通过上述措施,金融资源和政策资源整合效率显著提高,改变了以往银行单兵作战模式和同质化供给 ,发挥不同类型银行的功能定位,指导各银行机构充分发展自身比较优势。 ”山东金融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一位国有大行人士亦表示,银行间不再是同类竞争 ,而是互补合作 。大行有数字化优势,在汇率避险上能力强。而当地农商行决策链条短、灵活性强,提供高效的资金清算支持 ,共同为企业提供组合服务。
对企业存在的缺抵质押物、申请要素不全 、信用缺陷、对接不畅等四类最为集中的问题,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通过“联合会诊”方式提出解决方案 。
例如针对缺乏抵质押物问题,采取的方式是数据增信 ,推动政府部门推进信用信息共享,指导银行机构充分发挥数据增信效能;加强“银担合作”,开展银担“总对总 ”批量担保业务等。针对申请要素不全问题,由企业做出信用承诺 ,先行启动后续办理流程;对需要办理抵押登记等事宜的,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开辟绿色通道、并联审批,加快办理。
“若企业信用存在缺陷 ,专班则推动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缩短企业行政处罚公示期限,扩大公示信息信用修复范围,细化信用修复操作措施;对清单内存在负面信用信息的企业 ,引导其按照要求整改并主动消除危害后果和不良影响,满足最低公示期等信用修复条件后,为企业提供信用修复 ,帮助企业重塑信用等 。”山东金融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称。
“未来的普惠金融更注重优质、均衡与可持续,即从普 、惠转质,这也是对长效机制的呼唤。”某资深银行业人士表示 。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