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龚贤积墨法最大的特点是层层积染 ,总是前一遍干至七八分后再积下一遍 。积墨时笔与笔之间要留出空隙,第二遍第三遍积染时,增加其厚度 、华滋感 ,使之浓郁苍秀,直到积染七八次、十余次,愈积愈厚 ,所以不能用湿墨,湿墨易死,如果着几遍湿墨 ,不但不能浓郁苍秀,不能显示山石的体积感,恐怕只剩下一片黑纸了。
2、墨积是指墨色的堆积 、层次感、染色、层次感 、粗细感。龚的水墨画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层一层的堆积和染色,一直堆积到七八分钟以后 。墨水堆积时 ,笔与笔之间的间隙应设置为空。第二遍、第三遍积墨时,要增加厚度和花子感,使之丰富美观 ,直到积了七遍、八遍 、十遍以上,积得越来越厚。
3、龚贤作画最善用墨,主张墨气要厚、润 ,他发展了积墨画法,龚贤精研此法是追求一种苍润的境界,他以干笔作墨骨 ,再以层层皴染包润之,令山林树木呈现出鲜润沉厚的墨韵,使画面湿润厚重之感 ,这种画法适于表现江南湿意浓重的山水景色,同时也使龚贤的绘画具有了一种深郁静穆的格调 。
4、绘画成就: 独特艺术风格:龚贤的山水画深受传统笔墨和师法造化的影响,融合了多家之长,形成了浑朴中见秀逸的积墨技法。 金陵山水描绘:他的作品多描绘金陵山水 ,尤其擅长运用墨色,以老辣朴拙的笔触展现江南山水的特色。
1 、其三,董其昌本人推崇的是绘画的南宗派系(即文人之画) ,认为这一派系的画家“皆其正传” 。而对北宗派系(即行家画)则加以贬斥。这种推崇与贬斥与禅学的南宗派系兴盛和北宗派系衰落的状况极其相似,故称之为“南北宗论 ”。
2、积极影响 警醒作用:董其昌在南北宗论中标榜的淡的艺术思想,对当时及后世的山水画家产生了警醒作用 ,推动了画家们对山水画艺术风格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开辟道路:南北宗论褒南贬北,实际上是在斥责画工画,而强调文人画的价值 ,这为文人画成为中国山水画之正宗开辟了道路 。
3、他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 ,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 董其昌的书法也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 ,刻有《戏鸿堂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其“南北宗 ”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 。他提倡用摹古代替创作。董其昌有句名言:“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 ,宋人书取意。”这是历史上书法理论家第一次用韵、法、意三个概念划定晋 、唐、宋 三代书法的审美取向 。这些看法对人们理解和学习古典书法,起了很好的阐释和引导作用。
5、艺术风格与理论:董其昌的书画作品体现了对赵孟頫复古理论的革新,他的画风和书法风格都独具特色 ,形成了“华亭派”的代表风格。他在书画理论上也有深厚造诣,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品与影响:董其昌的山水画和书法作品众多,如《高逸图》 、《月赋》卷等 ,都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艺术修养。
6、董其昌南北宗论的内容及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如下:董其昌南北宗论的内容 南北宗论是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提出的,他认为中国山水画有南北两个传统,其风格和技巧各不相同。南宗以王维为代表 ,注重笔墨气韵,讲究诗意和自然情趣;北宗以李思训为代表,注重构图和色彩,讲究刻划形象和细节 。
1、艺术特点是:早年画风清润 ,晚年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 ,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 ”。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 ,逸气横生 。绘画成就:倪瓒擅山水 、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画中采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带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 ,其作品以纸本水墨为主。
2、倪瓒的画作多以小景为主,他善于在有限的画面中展现出无限的意境。他的山水画往往只取一山一石、一水一舟,却通过精妙的笔墨和构图 ,让人感受到千岩万壑的壮阔与深邃 。这种小中见大的手法,使得他的画作在元代画坛上独树一帜。
3 、元人倪瓒的山水画皴法特点是折带皴。折带皴是倪瓒在山水画领域独创的一种技法,它主要用于描绘方折形态的山石纹理以及断层结构 。这种技法通过侧锋转笔的方式,结合干墨的叠加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笔触特点,使得画面上的山石仿佛被折叠的带子一般,层叠有致 ,极具表现力。
4、倪瓒的山水画风格以高洁简淡、幽远萧疏为特点,他善于运用干笔皴擦和淡墨渲染,表现出山石的质感和纹理。在构图上 ,倪瓒追求“一河两岸”的平远构图,画面简洁明快,富有意境 。王蒙:王蒙的山水画风格繁复细密 ,笔墨苍茫浑厚,善于运用多种皴法来表现山石的形态和结构。
5 、倪瓒 简介:元代著名画家,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并称“元四家”。 风格特点:倪瓒的山水画以简洁 、清雅著称 ,他善于运用干笔皴擦,墨色清淡,画面简洁而意境深远 。 文征明 简介: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南宋四家,李唐 、刘松年、马远、夏珪 ,以其独特的山水画风,为中国绘画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李唐作为承上启下的大家,开创了苍劲浑厚的“斧劈皴 ” ,引领了南宋院体山水画的新风。马远和夏珪则在李唐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成为南宋山水画的集大成者 。他们画山石时 ,运用了水墨苍劲的斧劈皴,淋漓痛快;画树则“瘦硬如屈铁”。
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南宋四家”——李唐 、刘松年、马远、夏圭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 ,开创了空灵雅秀的南宋院体山水画风。李唐 李唐是南宋山水画的开创者,他的作品以清奇峭拔的形象和简括的笔墨章法著称 。
南宋四家指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 、马远和夏圭。他们以清奇峭拔的形象和简括的笔墨章法开创了空灵雅秀的南宋院体山水画风,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李唐:李唐的山水画严谨质朴 ,气象雄伟,犹存北宋风范,但造型章法及笔墨上均趋于概括 。
山水画主要归为写意风格、工笔画风格和兼工带写风格。 写意风格 写意风格是山水画的主要风格之一,它强调画家对自然景色的感性理解和自由表现。写意山水画不拘泥于细节和精确度 ,而是通过简洁的笔触和构图,传达自然界的神韵和气韵 。这种风格的作品往往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抒情性,能够引发观者的共鸣和联想。
山水画的风格多种多样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传统古典风格 传统古典风格的山水画,以古代的山水画技法为基石,注重画面的意境和气韵生动。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 ,表现出山水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这一风格强调笔墨的功力,追求画面的和谐与统一。
中国山水画风格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意境深远:中国山水画注重表现画面的意境,通过山、水 、云、雾等元素 ,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氛围。画家常常运用留白技巧,使画面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出无限的意境。笔墨技法独特:中国山水画以笔墨为主要表现手段,注重线条的流畅与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 。
宋代山水画的主要特点如下:北宋山水画特点 大山大水风格:北宋山水画秉承了五代以来的北派风格 ,以描绘峰峦浑厚 、势状雄强的“大山大水”为主。这种风格的作品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高远与平远寒林:在北宋山水画中,“高远 ”与“平远寒林”是两种重要的构图方式 。
小青绿山水:介于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之间,以水墨勾勒山石轮廓 ,再用淡彩渲染。没骨山水:不用墨线勾勒轮廓,直接用色彩或墨色渲染山石和树木,画面浑然一体。艺术特点 中国山水画注重意境的营造 ,通过笔墨、色彩和构图的巧妙运用,表现出山川的雄伟壮丽或幽静雅致 。
山水画属于国画范畴 国画,又称中国绘画 ,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山水画作为国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展现了中国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